眾手澆開幸?;?/h4>
2020年11月28日 10:9 1259次瀏覽 來源: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: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·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作者: 熊源 吳遠風
導讀: 11月8日,筆者走進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浮屠鎮白浪山下,山坡上的油茶花一片雪白,田疇里的雜柑掛滿枝頭。在以生態為主的產業基地里,農戶們忙忙碌碌,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。
11月8日,筆者走進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浮屠鎮白浪山下,山坡上的油茶花一片雪白,田疇里的雜柑掛滿枝頭。在以生態為主的產業基地里,農戶們忙忙碌碌,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。
種下“搖錢樹”
白浪村位于陽新縣西部的白浪山下,既是貧困村,也是“三類村”。該村共有535戶2825人,其中貧困戶129戶360人。2015年秋,陽新縣財政局(原國資局)派出工作隊駐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,幫扶31戶貧困群眾增收致富,2018年實現脫貧“摘帽”。
“現在村里條件好了,在家不比去廣東打工掙錢少。我家種植油茶70畝,今年純收入7萬元;100畝雜柑已被采摘一空,收入20萬元;還栽了180畝杉樹,10年后這可是一筆大財富!”袁林農合作社老板袁修旺掰著指頭高興地給筆者算著。
“油茶花開,情系秋冬,初放暮秋,盛開初冬,春夏秋冬花果不絕。茶籽榨油,色清味香,營養豐富,特耐貯藏,是全國名居第二的優質食用油。” 駐點白浪村的中鋁集團派駐陽新縣掛職的縣委常委郭康安頗有感慨。
“我們村山廣袤、土層厚,田地多、土壤肥,水充沛、環境好,適合栽果樹種油茶,發展生態農業。”白浪村黨支部書記兼主任陳祖偉說。
陽新縣財政局推行“村兩委+合作社+產業基地+貧困戶”模式,聯動企業、專業合作、農民土地流轉、農戶參與,通過資源變動、項目拉動、金融撬動等方法,栽油茶800畝、花卉苗圃200畝、雜柑等果樹100畝,種植苧麻60畝,使貧困戶持續發展得到實惠;解決47名貧困勞力在家門口就業,月薪1200~2800元。同時,40戶貧困戶利用政府扶持資金入股200萬元,每戶每年保底分紅3000元。
吃顆“定心丸”
“白浪村現在可是大變樣了!”70歲的老支書陳敦生高興地說,自從縣財政局的幫扶干部來了之后,白浪村一天一個樣。“你看這門前的水泥路多好,下雨下雪都不泥鞋了,車子進出也方便。苧麻初冬施肥壓雜土,明年大豐收。”60歲的袁知有干勁十足,因為這兩年種什么都不愁銷路。
貧困戶趙克中種植9畝稻谷、紅苕,全部由白浪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保底價格收購。“每次收購都是縣駐村工作隊上門幫助打包后開車拉走,再也不用自己拉去市場上賣了。加上在產業園的務工收入,我家一年能收入3萬元!”
除了助力白浪村發展特色產業,幫扶貧困戶就業脫貧以外,郭康安帶領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通過電商等渠道,打通農產品上行“最初一公里”,讓村民吃顆“定心丸”,助力白浪村產業興旺,助推鄉村振興。
創建“主心骨”
49歲的村民陳敦龍高興地擦洗自己的收割機。這幾年,陳敦龍家喜事連連:建新房、娶兒媳、縣城夜市攤開業。村黨支部與陽新縣駐村幫扶工作隊還幫助陳敦龍承包了600畝水田種稻谷。僅此一項,陳家年純收入就超12萬元。
在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中,郭康安和扶貧工作隊充分發揮黨支部的“主心骨”作用、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,發展袁林農、潘旻夫、金和等6個專業合作社,將集體資產盤活,參與入股分紅,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7.4萬元,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.2萬元,一舉摘掉了“貧困帽”。
夜晚的白浪村,文化活動豐富多彩,或跳廣場舞、或散步、或看電視……讓人們流連忘返。
“我們村不比城鎮差,這廣場的體育器材樣樣齊全。每天晚上,我都帶著孫女來散步。居住環境越來越好了,文明氛圍越來越濃了,望得見神奇的白浪山,記得住美麗的鄉愁。”在廣場散步的村民陳敦康說。
郭康安表示,由黃石市城鄉規劃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設計的《白浪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》,弘揚紅色精神的強力指引,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,正在將“美麗資源”轉換成“美麗經濟”,實現產業興旺,村莊繁榮,農民小康,決勝建成美麗的白浪村。
責任編輯:孟慶科
如需了解更多信息,請登錄中國有色網:www.americobackup.com了解更多信息。
中國有色網聲明: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。
凡注明文章來源為“中國有色金屬報”或 “中國有色網”的文章,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。
如需轉載,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( 郵件:mqk@cnmn.com.cn 或 電話:010-63971479)聯系,簽署授權協議,取得轉載授權;
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“XXX(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)”的文章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構成投資建議,僅供讀者參考。
若據本文章操作,所有后果讀者自負,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。